大路灯型号

随州何店镇三岔湖村:党建引领,村组路从坑洼变舒心

随州何店镇三岔湖村:党建引领,村组路从坑洼变舒心

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熊晓枝 通讯员 胡雪松 孙俊“现在走路舒坦多了!”近日,在曾都区何店镇三岔湖村一条修补平整的村组路上,骑着电动车上街买菜的村民李大姐稳稳驶过。

真是出乎意料,农村的道路竟然这么快就修好了!仅仅72小时,那些曾经坑坑洼洼的道路变成了让人心情舒畅的平坦之路,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基层治理智慧

“坑洼路”之痛

近期,在曾都区何店镇的三岔湖村,李大姐骑着电动车去市场买菜,她感慨地说:“现在走这条路真舒服多了。”过去,这条路坑坑洼洼,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。村子的集体经济有限,修路似乎成了一道难题。

村湾夜话启思路

六月底的黄昏时分,村民们聚集在村头那盏路灯下纳凉。老党员张德方指出,通往引河口的路面上有些破损,应该进行修缮。众人纷纷发表意见,一致认为不能坐等村里处理,于是决定亲自动手进行修复。这场“村湾夜话”为解决出行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村民响应齐动手

黄伟村民立刻表示:“我也加入!”砌墙抹灰的工作由砌匠王保春揽下,王保勇自愿负责搬运砂石和水泥,郭选江则打算从事挖土填坑的体力劳动。众人迅速形成一致意见,不等待不依赖他人,各自出资购买材料,同时出力准备修路工程。

自发修路展行动

次日,张德方与众人一同在酷暑下展开工作。他们自筹资金,购置了砂石和水泥,着手修复破损的地方,填充砂石,再抹上水泥,现场一片繁忙景象。村民们齐心协力,共同为改善出行条件而努力,彰显了他们强大的团结力量。

组织保障强后盾

村委会很快得知了这场村民自发组织的修路活动。经过村“两委”的讨论,他们决定全额承担修路所需的材料费用,并给参与修路的村民发放一定的夏日高温补贴。党支部书记虞晶晶强调,不能让那些热心村民受到损失,组织的这项保障措施让村民们感到安心。

治理密码显成效

党员提出建议,村民积极响应,组织也提供了保障,短短72小时内,出行的难题得到了解决。何店镇依靠党的领导,凝聚了力量,党员们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;依靠村民自治,激发了活力,村民们踊跃参与;依靠服务保障,增强了动力,组织给予了有力支持。这样一来,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。

各位身边是否遇到过党员与群众共同攻克难关的情况?对此基层管理模式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,同时别忘了点赞以及转发这篇文章。

更多内容